房角镜
裂隙灯联合前房角镜是经典的房角检查工具,可以用来检查房角的宽窄度、开闭、粘连、小梁网色素分级、新生血管、异物或肿块等,在青光眼的分型(例如闭角或开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Salzmann(年)、Koeppe(年)研制房角镜以来,已有近90年的历史,前房角镜的应用对青光眼分类、诊断、治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青光眼科研及临床工作的发展。超声生物显微镜
年加拿大的Pavlin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眼科影像学检测仪——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UBM结合了高频超声(50MHz~MHz)和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可在活体显示高分辨率的眼前段二维图象,具有实时、非干扰、定量和不受角膜混浊影响的特点。使后房结构不再是眼科临床中的盲区,其检查结果不但可以与房角镜相互印证,更在检查虹膜厚度、睫状体大小和位置、眼前段的结构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为青光眼以及其他多种眼前段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球形晶体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晶体夹持虹膜前粘连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房囊肿睫状体多发囊肿UBM及房角镜优缺点比较内窥镜技术
通过传统的眼科手术显微镜很难直接观察到前房角、虹膜背面、睫状体、周边视网膜等眼内部隐蔽区域。由于这些部位难以暴露、神经血管密集,给手术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大大增加了手术风险。20-gauge内窥镜探针整合了氙光导光,氦-氖激光瞄准光束,摄像头与半导体激光,探针提供70°范围的视角,激光的焦点距离探针顶部0.75mm,使医生能在直视下观察眼内情况,并进行光凝、激光、分离等精细操作,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目前,抗青光眼的内窥镜手术主要为内窥镜下青光眼相关前房角手术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王教授特别提醒,ECP操作时,睫状突的最佳反应是变白皱缩。当睫状突组织产生泡样隆起或是听到爆破声时,表示能量过大,术后会产生较重的炎症反应,要适当调低激光能量或缩短光凝时间。由于每位青光眼患者房角结构差异很大,眼科医生需要高度重视手术的全程管理,包括手术前房角结构检查及功能判断、手术中实时房角结构检查及功能判断和术后护理,实现个体化、精准、微创的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青光眼是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长期随访是控制病情发展、保持视力的重要方式。王教授指出,不断发展新的检查技术,是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青光眼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和功能状态,从而为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