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眼睛的特定部位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人体内一般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二两眦血络属心(血轮),白珠属肺(气轮);黑珠属肝(风轮);瞳仁属肾(水轮);眼泡属脾(肉轮)。
视目诊病也有很长的历史。汉代的《内经》就对眼诊作了精辟的论述,如《灵枢·大惑论》记载:“目者,心之使也。”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中医学认为眼睛的特定部位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人体内一般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二两眦血络属心(血轮),白珠属肺(气轮);黑珠属肝(风轮);瞳仁属肾(水轮);眼泡属脾(肉轮)。因此根据眼睛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可以诊察不同的疾病。
眼部颜色改变
眼之五轮分属五脏,肝、心、脾、肺、肾之病,皆可上注于目,引起目的色泽变化。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眼的颜色变化规律来辨别不同脏器的疾病。
。
正常人的白眼球无其他颜色,一般白而有光彩。如果内脏有病,在白眼部出现颜色改变。
1、红色。主要是眼球充血、发炎的原因。有时单眼发红、有时双眼同时发红。除了眼红以外,还会有分泌物。视物时疼痛,尤其晨起时明显。
2、白色。白眼球正常时也呈白色,但有光彩。如果过于白,近于蓝白色,说明分布在白眼球部分的血液减少,证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如果突然发现眼球变白,可能有急性大量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等。
3、黄色。白眼球发黄,似有黄色素附在白眼球上,属于胆汁代谢障碍或胆汁外溢。白眼球发黄多见于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囊、胆道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再则,不要把白眼球的脂肪沉着误诊为黄疸。脂肪沉着多见于中年以后,目有黄色隆起的斑块,在眼裂部最明显。而白眼球的黄疸的黄色均匀,在眼球周围明显,应注意辨别。
4、白眼球部有散在性小出血点,或有小块血斑,即有出血倾向,可考虑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有时也是脑血管栓塞或出血的先兆。
5、斑点。在农村幼儿的白眼球上,经常见有蓝色、灰色、或暗灰色的斑点,单个或散在多发,境界清楚,斑点周围均正常,多证实患有蛔虫症。如发现有此种斑点,到医院查一下大便中有无蛔虫卵便能确诊。
[二、黑眼球的颜色变化]
黑眼球即角膜部分,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泽,其颜色变化多出现在黑眼球的周围,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泽变化。
1、黑眼球周围充血。呈红色,初起时双眼球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疮,排列成行,若已破溃呈树枝状,或可见到点状或地图状,同时伴有怕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去眼科诊治。一般是患病毒性角膜炎或虹膜炎所致。
2、黑眼球呈灰暗色。黑眼球表而呈灰暗色,并有水肿、增厚等改变,识物不清,出现疼痛、怕光、流泪等自觉症状。这种全黑眼球的灰暗性变性,最多见于梅毒,尤其是先天性梅毒侵犯到黑眼球所致;也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和病毒性感染。
3、黑眼球周围出现金绿色环、黄棕色或黄棕色带,宽约1~3mm,在角膜上行端较宽,这是儿童的一种少见病症——肝豆状核变性。这种病主要是铜代谢障碍,预后较差。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4、黑眼球周围出现白色环。是衰老的表现,也称老化环。其实质是血中胆固醇增高所致。可以预测卒中,即脑溢血或脑梗塞等。
[三、瞳孔的颜色变化]。
我国为黄种人,瞳孔呈黑色,清静明亮。如果瞳孔色泽出现异常,预示着已患疾病。
1、白色。瞳孔区域由黑变白,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表现为视物不清或根本看不见物体。除此之外,还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伤等原因。
2、红色。瞳孔内呈现红色,是眼内有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眼外伤等疾病。
3、青色。青色为一异常征象,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正常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发生障碍,致使角膜呈雾状水肿及眼内组织病理性改变,使瞳孔发出青绿色反光,中医学称为绿内障。
[四、虹膜颜色变化]。
虹膜呈环形薄膜,位于瞳孔周围,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瞳孔的大小。黄种人的虹膜大部分是棕黄色,白种人呈灰色、浅棕色,有的呈黄色。在国内不同民族区域稍有不同,但在同一地区对常人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正常区域里出现异常情况,便认为是疾病。
1、褐色斑。在虹膜上出现褐色斑点,与白眼球上的褐色斑相似,可认为是肠蛔虫症的征象。
2、散在性斑点。在虹膜上出现许多分散性小点,并有不同颜色,多见于风湿症病人。
3、凹陷区域。在虹膜下方或瞳孔周围的虹膜有许多凹点,可能患有溃疡病。
4、虹膜斑点。虹膜区域出现斑点,多见于胃溃疡、急性胆囊炎、冠心病等。
5、眼睑灰暗。正常人眼睑呈淡黄色,与而部皮肤相近,有光泽。如果眼睑色变灰暗,在眼球周围形成一圈灰暗色,即眼眶发暗,多半是由于劳伤过度所致肾虚,如重度神经衰弱、性生活过频、过度疲劳、癌症晚期、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也有些是属于功能性紊乱造成的;有些则是消耗性疾病所致。所以,出现类似眼睑灰暗时,应及时改善生活条件,注意休息和调节饮食,如经过自行调理仍不能改善,应进一步检查,以免误诊。
[眼部形态改变]
眼睛是人体内脏的窗口,肌体内的某些疾病可以引起眼部的形态变化。不同类疾病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仔细观察眼的形态改变也可以自测疾病。眼球形态变化正常人的眼球在眶窝内深浅适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虽略有不同,但在当地人群中眼球位置是适中的。有些疾病就会出现眼球的浅、深位置改变,最常见的是眼球突出和凹陷。
1、眼球突出。即眼球自眶窝内向前鼓起,眼球外露部分增大。单眼突出,说明单侧眼窝内有新生物生长向外挤压。如呈进行性突出,可能是由于脑肿瘤的压迫症状。如发现双侧眼球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出,可以考虑高度近视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帕金森氏病、白血病等疾病,临床上最多见的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随着症状的减轻加重,出现眼球突出的加重和好转。如发现双眼球突出,又有多吃、心悸、多汀、甲状腺肿大症状,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眼球凹陷。即眼球下沉,眼眶增深。最常见的原因是脱水伤津,也有见于身体过度消瘦的人。其次是疾病晚期,消耗过重的病人,两眼球深陷无神,表情呆板,是为危候。
[一、眼睑变化]
眼睑位于眼眶前方,分为上下两部分。正常人上下眼睑活动自如,丌闭如常,上下睑缘对称。当闭合时睑缘紧密不留空隙。眼睑自然睁丌时,能使整个黑眼球外露。当全身和眼部发生疾病时,眼睑会出现形态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眼睑浮肿。主要见于水肿病,因眼睑部组织松弛.易引起浮肿,故水肿病首先见于眼睑部。轻微的浮肿,可见眼睑细小皱纹消失,随着水肿加重,眼睑水肿也加重。水肿病最常见的是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等病。
2、眼睑下垂。眼睑丌闭运动出现障碍,黑眼球不能完全显露出来。眼睑下垂既有先天性原因,又有后天的因素,对症治疗,会有所改善。若为先天性因素的治疗,应首选手术疗法,即作眼睑的整形。
3、露睛。即眼睑闭合不全,黑眼球在眼睑闭合时仍有外露,多见于小儿,中医学认为是由脾虚、气血不足所致。小儿睡眠时露睛,多有慢性消化不良、饮食欠佳、营养不良,即所谓脾虚的病儿,最易发生慢惊风,应及时去儿科调治。
[二、瞳孔的变化]。
正常的瞳孔为圆形,两侧等大,直径约为2.5mm。当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扩大肌收缩,则瞳孔散大。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的变化是正常生理现象,当有疾病时瞳孔的大小、形状出现异常,可根据其变化特征自测疾病。
1、瞳孔缩小。瞳孔较前明显缩小,多见于中毒症,如农药中毒,川乌、草乌、毒蕈中毒,吗啡中毒,酒精中毒和安眠药中毒等。
2、瞳孔散大。多是危重病人,不祥之兆,如脑出血、脑梗塞、脑挫裂伤等,也可见中药中毒,如曼陀罗中毒等。
张文义中医脉诊疗法---脉象一、六四脉诀介绍:
六四脉诀是指左手寸、关、尺,右手寸、关、尺,两手共六部脉。每部脉按浮、沉、迟、数四种脉象进行阐述,全用歌诀形式表达,便于临床使用。并结合五行生克关系,恰当的选方遣药。融脉、证、方、药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脉、证、方、药全具的诊脉法。切脉知病,方药即出。易诵易记,得心应手。是张文义教授50年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临床用之无不灵验。也是对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内科、外科、妇科等书籍精华的临床浓缩。一诀在手,妙行天下。
二、授课内容:
1、什么叫做六四脉诀?
2、六四脉诀与其他脉诀的区别
3、六四脉诀的优点
4、六四脉诀的特征
5、六四脉诀的诊病要点
6、六四脉诀的注意事项
7、心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8、心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9、心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0、心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1、肝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2、肝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3、肝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4、肝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5、肾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6、肾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7、肾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8、肾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9、肺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0、肺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1、肺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2、肺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3、脾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4、脾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5、脾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6、脾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7、命门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8、命门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9、命门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30、命门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31、常用中药的简易炮制方法
32、各种蜜丸的手工自制技术
33、各种常用软膏的配制妙法
34、胃肠病的针刺疗法
35、胃肠病的拔罐疗法
36、胃肠病的放血疗法
37、胃肠病的膏药贴敷疗法
38、胃肠病背部俞穴注射疗法
39、胃肠病的按摩疗法
40、胃肠病的刮痧疗法
41、胃肠病的饮食疗法
42、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43、养胃合剂的制作技术
44、结肠炎口服液的制作技术
张文义中医脉诊疗法---脉诊的部位三、专家介绍:
张文义: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客座教授,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国家执业医师,国家一级针灸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著名胃肠病、疼痛病、偏瘫康复专家,八字针法、六四脉诀的发明人。曾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医院、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北京医院培训中心(北京中昌现代疼痛医学培训中心)、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培训学校教授,河医院名誉院长、业务院长,医院名誉院长,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任世届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医院康复理疗科技术顾问。
同时,早在年-年,20多岁的张文义教医院埋线科,专业从事穿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哮喘等病,患者遍及各地,震动全国。又是直肠点滴疗法、平行针埋线疗法、肛门注药疗法、八字针法、六四脉诀的创始人。
公开出版医学专著17部。主编《中西医结合论治疑难病》、《直肠点滴疗法与平行针药线植入技术》、《无防腐剂口服液与张文义八字针法》、《中医临床荟萃》、《疼痛病临床指南》、《内病外治临床指南》、《八字针法临床指南》、《中医诊法大成》、《胃肠病临床指南》9部。主审《中医论治奇难杂症》、《中医临床精要》、《养生秘诀》3部。作为副主编参编5部,均由国家中央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获得地级中医二等科技成果奖两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28篇,均为第一名。以上成绩,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鲁山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对其成就作了特别报道。主要业绩载入《当代中国人才库(名医卷)》、《中国民间名医大全》、《鲁山年鉴》等多部书中。年《中国红十字报》以“中华名医”称号向全国报道。18年来,在北京共培训在职医务人员余人,学员遍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典、瑞士、韩国、香港、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四、招生对象
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针灸保健有关人员等。
五、研修方式及证书
1、由张文义教授亲自授课,并且现场示范教学。保证每位学员都能掌握此疗法。
2、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授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I类继续教育学分证书或中国针灸推拿协会颁发的中英文对照学业证书。(可申请劳动部颁发全国通用高级按摩师证书及健康管理师)。
3、经医院决定,所有参会人员均颁发研究院结业证书,可以作为就业上岗的参考证明。
4、凭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证书自参会之日起24个月内,免费复习3次。(参加复习者必须带中推结业证书及身份证)
5、报到时交四张2寸照片。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
六、时间:年11月19日—11月24日(19日报到)北京
七、主办方与承办方
主办方: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医院
承办方:中推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八、研修费及报名办法
1、研修费每人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合影以及三次免费复习的费用)。食宿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2、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传真、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注册。
报名邮箱:
qq.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