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的致盲性眼病。根据世界青光眼协会(WGA)提供的数据,全世界约有青光眼患者多万人,预计到年可达万人。根据人群抽样调查,我国青光眼患病率在0.21-1.64%(平均0.68%),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达1%-2%,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本期健康大讲堂医院杨瑾主任为大家讲解有关青光眼的相关知识。
青光眼是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的致盲性眼病。根据世界青光眼协会(WGA)提供的数据,全世界约有青光眼患者多万人,预计到年可达万人。根据人群抽样调查,我国青光眼患病率在0.21-1.64%(平均0.68%),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达1%-2%,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由于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发达国家有一半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则超过90%,从而耽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导致了不可逆转的视神经损伤。
医院青光眼科杨瑾主任提醒大家,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超过40岁、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度近视眼、心脑血管微循环差(手脚易发冷、偏头痛等)等。除眼球结构发育或代谢改变等个体缺陷,精神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好生闷气或大发脾气,长期用眼疲劳,在过暗的光线下长时间阅读等,都可能成为青光眼发病的环境诱因。针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是早期发现青光眼的有效手段。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应该每年接受眼压、眼底照相等青光眼专科检查。虽然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但可以预防和控制,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如何坚持治疗?以下是医院青光眼科杨瑾主任提供的一些解决方法:
1.青光眼病人要保持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宁静稳定的心情,善于自我调节的良好心理素质。
2.应知道自己患的是何种青光眼,用何种药物治疗,并遵循医生的指导,按要求用药,如果在用药中感到不适,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不能自行改药或随便停药;即使不在家或生病,仍需坚持用药。
3.同时用两种以上的眼药,间隔时间应在10分钟以上。
4.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即使是已经作完手术的患者,也要复查。因为青光眼是慢性进展性疾病,每次复查都要测视力、眼压、观察眼底情况,并根据病情定期检查视野。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5.鼓励你的亲属去做眼部检查,因为青光眼有遗传因素,不止影响一个家庭成员,因此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都要检查,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6.青光眼病人最好不要戴墨镜,因为戴墨镜后可以产生类似暗室的散瞳效应,尤其患有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戴墨镜久后就可能会产生眼胀、头疼、甚至眼压升高。
青光眼虽是终生性疾病,它却能通过积极的早期治疗,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保持长久的有效视力。防盲治盲,人人有责,希望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相信科学技术,提高青光眼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杨瑾
眼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农工民主党党员。曾赴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医院眼科进行青光眼基础研究工作及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技能培训。擅长各种复杂的白内障、青光眼手术、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疑难青光眼手术及激光治疗,及眼底激光治疗。目前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及外眼手术万余例,激光治疗患者数千例。
科研获奖: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天津医科大学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填补天津市卫生局空白一项;译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新加坡林绍明著);参编眼科著作三部,发表论著二十余篇。
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会员、天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眼科学评残专家研究方向:
临床: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及激光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基础:青光眼术后抗瘢痕化研究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