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常常令人生羡,但如果是新生儿“水眼”,则要有所警惕了。眼科专家提示,刚出生的婴儿如果黑眼珠特别大,应尽早就诊排查先天性青光眼。
“婴幼儿青光眼又称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时期发育障碍,使房角结构先天异常,或残留胚胎组织阻塞了房水排出通道,导致眼压升高,整个眼球不断增大。”医院主任医师张素华说。
据介绍,婴幼儿型青光眼由于出生时房角发育异常已经存在,多数患儿在一岁内就会出现症状,如畏光、流泪、眼睑痉挛、不愿睁眼、常躲光等。由于眼压高,患儿经常哭闹不安,特别是晚上症状较重。家长应留心观察,如果有这些异常表现,就要及早就诊。
专家说,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常合并有全身及眼部其他发育异常,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病程越短,效果越好。一岁以内手术者,约80%能收到良好疗效。青光眼造成的视力和视野损伤虽不可逆转,但只要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能终生保持有用的生活视力。
专家特别提醒,青光眼是慢性终身疾病,术后并非一劳永逸,医院复查,长期监控病情。另外,一定要接受正规治疗,不要听信不法医疗广告。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目前病因未知且发病呈上升趋势。专家近日提示,出现“虹视”已是青光眼高危人群,易随时急性发病,须及早就医。
“眼前出现红色或绿色、有些模糊的光晕,类似雨过天晴后的彩虹,医学上称之为‘虹视’现象。”医院主任医师张素华说,患者眼压常高于正常人,并因此面临失明风险。
据介绍,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可出现眼红、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恶心、呕吐和全身不适。部分青光眼患者无任何症状,发现时已是晚期或已失明。
张素华告诉记者,青光眼发病与患者的眼局部结构、年龄、性别、遗传、屈光等密切相关。情绪波动大、作息不规律、看电视不开灯、关灯看手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高度近视及青光眼家族史人群是高危人群。
张素华介绍,以下几种情况易导致患者失明:开角型青光眼及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无症状,发现时常常已是晚期或已失明;讳疾忌医,直到感觉视野缩小才就医诊治,此时往往已是极晚期;不按时用药,不测量用药后的眼压;恐惧手术,一拖再拖,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术后忽略追踪观察和定期监测,或术后只观察眼压,不检查视野是否有改变;患有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及全血浓度增高等因素相互作用,使视神经长期处于慢性供血不足状态,造成视野进行性缩小直至失明。---杨浦时报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