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荣,女,52岁,中共党员,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院长助理,医务科、科教科、眼三科主任,任省人力资源厅及市人力资源局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省医学会司法鉴定中心专家。
29年前,怀揣着无数梦想的王建荣走出学校的大门踏入了医学殿堂,呈现在她眼前的是病人急切的目光、痛苦的面容、疑惑的神态。从那时起,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情心就在她心里扎下了根。从当年的青春年少,到如今的鬓染霜白,容貌虽变,但那颗热爱医学事业的心却始终未变。面对医生这份事业,过去王建荣的回答也许是“自豪”,而如今她感到的却是沉甸甸的“责任”。29年,为了从医者的使命,她从未松懈。
从医先从德,行医先做人
29年来,王建荣诊治的病人不计其数,工作中吃不上饭、下不了班已成为常态,正是因为她的真心付出,许多病人跟她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只要过来让王主任看一眼,我心里就踏实了。”这是很多病人见到王建荣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她看来,这一句“踏实”是最幸福的。对待每一位患者,王建荣总是开最便宜的药,做最简化的检查,她还经常帮助家庭贫困、身患残疾的患者申请减免医疗费。在患者眼中,王建荣这位“大腕专家”没有一丝架子,倒更像他们的朋友,不仅给他们送去光明,还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王建荣对病人的爱不仅体现在临床工作中,更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医院组织献血,都少不了她的身影。一次,王建荣刚做完两台手术,医院正在组织献血,顾不上身心的疲惫和50岁的年龄,她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献血车,献完血后也来不及休息,又开始了忙碌的门诊。像这样的事情,在王建荣眼中都是应该做的。
因为把病人看得太重要了,有时很难兼顾自己的家人。记得有一次,王建荣马上要做一台手术,突然接到邻居打来的电话,原来是患有脑萎缩的老母亲又发病了,在家里又吵又闹、又打又砸。此刻,一边是患病的亲生母亲,一边是手术台上素不相识的患者,王建荣没有犹豫,毅然进了手术室。手术成功了,当病人家属向她表示感谢时,王建荣笑着流下了眼泪。说到王建荣的母亲,很多同事都会这样说,王建荣绝对是个大孝女,值得每个人学习。超负荷的工作让王建荣每天都筋疲力尽,迎着日出来,踏着月色归的她并没有因为到家而放松下来。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她把患有脑萎缩的母亲接到自己身边,老母亲几乎天天犯病,不是闹就是摔东西,有些表现甚至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但她总是尽自己的一切可能照顾好老人,衣食住行,安排妥当,老人犯病时,耐心劝导,细心呵护。每天虽然回家晚,但也一定去老人床前看看,帮老人掖掖背角,为老人备好一杯水,早上更是早早起床为老人做好饭。虽然这样,因为繁重的工作,老人的很多事只好交给丈夫处理,唯一的女儿不仅得不到母亲更多时间的陪伴,还要帮忙照顾姥姥,因此,王建荣总是感到愧对家人。但是她知道,病人更需要她,照顾家人,她只能挤时间。为了两者兼顾,王建荣每天只睡5、6个小时。
王建荣的病人遍布各地,而且都是她的忠实“粉丝”。每次外出义诊,都有“粉丝”专门赶到现场。记得有一位老太太,早上6:00就专门坐公交车从二环东路赶到英雄山广场,记者问她为什么要大老远的跑过来参加这个义诊,老人家笑笑说道,我在报纸上看到王主任今天会来参加这个义诊,就来给她“捧捧场”,没想到,一来就看到她面前围满了人,王主任的人气还真是很旺啊!
医生的职业靠的不是天分,是勤奋
王建荣从事的是青光眼和眼眶病专业,同行都知道青光眼是一类病人不理解、疗效不显著、预后不理想的疾病,医生辛勤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对于这个专业很多眼科医师都是避之不及,但王建荣却把它当成自己的一个挑战。
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王建荣始终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认真查看每一位患者,解答每一个问题,制定每一项方案,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次诊治过程中。每次坐诊,她都会为患者耐心诊断、详细述说病情和治疗方法,以至于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再忙她也从不让一位患者失望而归,再晚也会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因此,她的门诊从来都无法正常下班。在她的日程表上,门诊、手术、查房、会诊,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没有任何休息。同事们已记不清,多少次,她加班加点“连轴转”;更记不清,多少次,她在无影灯下一站就是一天,饭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累并快乐着”的真谛。
为了病人,王建荣做什么都可以。记得她有一个青光眼的病人刘大爷,是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因自幼脊柱前曲90度致身体重度残疾,一直由侄子照顾。某日,老人因急性青光眼发作导致眼睛剧烈疼痛,医院均因脊柱弯曲严重,无法实施眼科手术,而被拒之门外。最后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王建荣,看到老人如此痛苦,她毅然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也要为老人手术。人们都知道,为了保证眼科手术的稳定性,通常医生是需要坐着完成手术的。但鉴于老人的脊柱90度前曲的特殊性,王建荣和手术室护士以及麻醉科医生想尽了各种办法,调整手术床、增加靠垫、固定体位……最后终于让老人以近半坐位式的姿势接受手术,这就意味着整个手术全程王建荣要站在手术台旁,还要侧着身子才能完成手术,这对眼科医生是个极大的考验!因为是站着手术,她的两个手臂没有支撑点,只能驾着胳膊手术,而眼科手术又是显微手术,术者需要在直径不足24mm的眼球上操作,十分精细,来不得一点马虎。没有丝毫犹豫,王建荣马上调整好姿势,开始手术。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驾着的手臂和腰部虽然已经很酸,但她依旧稳稳地拿着手术刀。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殊不知此时王建荣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湿。术后第二天,刘大爷的眼压逐渐恢复了正常,眼睛也不再疼了。看着老人终于露出了笑脸,王建荣感到无比幸福。
随着科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眼三科收治的疑难病例也越来越多,病房里始终爆满。在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王建荣并没有降低工作标准,而是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努力争取患者的信任与理解,不但治眼病,更治“心病”。在她的带领下,眼三科多年来没有医疗纠纷发生,科室在医疗管理和医疗质量上也都走在了前列,被评为“济南市优质护理示范岗”、“济南市巾帼文明岗优秀岗”等荣誉称号,而她个人也被授予“济南市三八红旗手”、“济南市卫生系统建功立业先进个人”、“济南市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先进个人”、“济南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廉洁行医好医生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凡大医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从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也要有精湛的技术。作为科室的学科带头人,王建荣经验丰富、手术精巧,擅长各种类型青光眼的诊治。对于处理难治性青光眼及青光眼术后并发症更是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的筛查、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治以及各种继发性青光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年,王建荣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眼眶病专业,并赴天津医大二附院跟随国内眼眶病专业权威研修。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眼眶病专业已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开展了眼眶肿瘤的前路及外侧开眶术、眼睑肿瘤切除、眼睑成型术、婴儿性血管瘤及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局部注射治疗等,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年来,王建荣始终坚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不断探索新疗法、新技术,使自己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患者络绎不绝。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