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预告
当下,做一个白内障手术,恐怕是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之一了,患了白内障,或吃药、或做手术,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保住视力,恢复健康,如果你是上海退休的城保、镇保老人,则不必花什么钱,就可手术。然而在距今多年前的大唐盛世,大诗人杜甫做一个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竟要“花费玉石一百车”的代价!这从他在诗中慨叹:“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可见一斑。今天下午3:00播出的《活到岁》节目,将邀请上医院院长廉井财教授,来谈谈“说古道今白内障”这个问题。
急诊室的故事
李大爷今年七十三岁,身体状况一直良好。平时自己看会报纸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老花眼多年,以往看报纸的时候都需要佩戴老花镜,但是前段时间,他突然感觉视力“转好”了,看书看报的时候不用再带老花镜了。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李大爷感觉看远处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到医院检查,竟然患上了白内障。李大爷非常不解,为什么有段时间视力明明转好了,却患上了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白内障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疾病。说它古老,是因为,我国公元前前就发现殷墟出土文物有“疾目”的文物。说它现代,是因为,除了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等因素,由环境污染造成的光辐射、中毒、生活方式造成的局部营养障碍也不同程度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引起晶状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造成混浊,使白内障发病有呈上升的趋势。另外,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越来越多,患病率呈直线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老花眼和白内障如何分辨?
俗话说,四十七八,眼睛发花,老花眼人人都会有,人眼之所以能看远近,主要在于人眼内有组睫状肌。这组肌肉如果用力收缩,晶状体就变厚,根据物理凹透镜的原理,人眼就能明视近处。同理,假如这组肌肉完全放松,晶状体随之变薄,人眼就只能眺望远处了。
老花眼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阅读或进行其他近距离工作时看不清,而且逐年加重。但由于老花眼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还往往伴有眼痛,眼红,头痛或流泪现象,并且,其老花的速度很快,平均每年增加0.50度左右,不用几年老花度数已与一个60岁的长者无分别。且对于不少患上近视的中青年来说,如不接受老花眼的治疗,那么在中老年时就将迎来即将面对的出门要带两副眼镜的窘状:一副近视眼镜,用来看远;一副老花眼镜,用来看近,相当的麻烦。
而白内障是眼睛疾病,表现为无论看近看远,视力均模糊。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从危害上来说,白内障的危害要大于老花眼。由于白内障初期晶状体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逐渐加重出现视物不清。很多老人都有老花眼,以为这是正常的衰老而不需治疗。实际上,白内障的危害远比老花眼要大得多,若患有白内障却久拖不治,不仅造成视力下降,还有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皮质过敏性葡萄膜炎等,导致失明。
点眼药水也能治好白内障?
错!有许多病友,听说自己有白内障后很担忧,既害怕视力越来越差,又觉得老年人年事已高,动手术风险太大,总希望能够通过点药的方式将白内障消除,还自己一个透明的“镜头”。
那么,点药真的可以治好白内障吗?事实上,点药只能延缓白内障进展的“步伐”,但想要完全消除白内障,是不可能的。目前国际上对该病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手术才是唯一公认的最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疗方式。
视物不清需及时检查
老花眼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悬韧带老化,无法调节晶状体,导致看不清近处的事物。白内障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变浑浊而导致远近物体都看不清。,如果眼睛出现医院检查,白内障初期对视力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逐渐加重的话,不但会明显影响视力,甚至会致盲。 平时要适度用眼,饮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少吃含糖、含脂肪多的食物。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