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国债推动中国债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发展,发行主体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种类不断丰富,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部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债券市场仍需要大力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和种类主要包括: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省级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支持的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商业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企业或公司发行的债券,企业或公司发行的中、短时间融资票据,境外机构或企业在中国发行的“熊猫债”等等。与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相比,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债券融资重视不够,控制过严,管理不当,发展不力。长期以来,中国社会融资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股票和债券被完全淘汰,这使得中国证券、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由于银行资金对债券融资有很大的替换性,但却难以替换股权融资,国家对股票市场的发展反而比债券市场的发展更加重视,投入也更多。现在股票市场从基础设施、交易管理、对外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已比较完善,而债券市场的发展却相差甚远,债券的发行更多地集中到银行间市场进行或由银行承购包销,不但大大削弱了债券作为直接融资工具应有的功能,而且使债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银行市场,难以构成可以与银行市场相对抗的债券市场,并促进全部金融市场的均衡和优化,为利率市场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除政策性金融机构需要随业务发展不断扩大债券发行,其审批相对容易之外,其他主体发行债券的审批控制得都很严格:到2014年底,中国的国债余额不足10万亿元,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国债的水平非常低。过去很长时间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中央政府又严格控制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结果使地方政府大量债务以融资平台等渠道,通过银行贷款或社会融资方式召募。这类封前门、放后门的做法,不但没有控制住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反而使地方政府债务更加复杂、本钱额外提高,而且地方政府债务并没有纳入中央政府预算和呈报全国人大审批,使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承担的连带没有得到充分反应和有效控制。政府债务的大规模扩大还对非政府主体的社会融资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等融资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企业债、公司债的发行,就更加复杂,多头审批、分散管理的问题特别突出。其中,一般企业发债由发改委审批,上市公司发债由证监会审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券或融资票据则由央行审批;熊猫债的发行还要经过商务部的审批。这很容易使得债券发行的审批标准不统一、监管尺度不统一,债券市场人为分割等。另外,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就更加落后,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范围很小,审批很复杂,本钱比较高。同时,中国债券市场相应的法律法规、评级、审计、信息表露、违约处置等方面都还亟需加强,刚性兑付亟需打破,全社会对债券的认识,和对债券市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加强。从大力发展国债入手,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逾越式发展如前所述,到2014年末,中国国债余额尚不足10万亿元,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债范围和国债水平都是非常低的。但这其实不表明中国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实际负债率就很低:中央政府需要承担地方政府债务在中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共产党领导、中央集权管理”的国家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并不是财政独立的联邦制政府,而是中央和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不是承担有限,而是承担无穷,中央政府实际上不可能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置之不理,也不可能让地方政府破产停摆。中央政府必须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负债,并纳入全国政府负债总预算中加以平衡和控制,同时,中央政府完全可以将地方债务纳入国债范畴统一发白癜风能完全治好吗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内部可以建立债权债务关系,从而简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手续,下落地方政府负债本钱。目前允许省级政府发行债券,实际上是要求省级政府代替地市、县级政府发债。既然省级政府可以代理地市、县级政府发债,中央政府自然可以代理地方政府发债。即便是地方政府发行的“自发自还”债券,实际上中央政府仍承担着兜底的义务。从地方政府目前的负债范围看,中国最少可在5年内在增加10万亿元以上的国债。财政应当与央行共同分担外汇储备本钱在中国,长期以来外汇买卖和外汇储备都由央行一家负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国进入WTO以后,大量外汇流入中国,在严格控制外汇流通的情况下,为满足人民币的需求,并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央行不能不大量购买外汇,构成外汇储备,并相应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与此同时,为避免货币总量因此而过度膨胀,又不能不采取措施回笼货币,通过冻结商业银行一部分流动性,抑制其发放贷款和派生存款、创造货币的能力。但为此又使央行扩大了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并使央行货币投放过量地受制于外汇占款的增减,堕入非常被动的地步。由于外汇占款的本钱完全由央行承担,在央行为抑制大量外汇流入、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时,各级政府还在一如既往地采取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生偏离,并使得央行与财政的债务负担产生扭曲。因此,有必要认真反思中国的外汇储备政策,公道调解央行与财政的职责分工。央行现有的外汇储备可以拿出相当一部分转让给财政,即由财政发行专项国债,向央行购买外汇。由财政和央行共同分担外汇占款的本钱,并共同应对外汇大规模流入或流出的冲击,更有利于调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集中国家整体资源保持宏观政策于环境的稳定。财政购买的外汇,可以部分增加中国投资公司、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本金,或成立新的主权基金投资公司,部分与央行外汇储备一道,拜托外汇管理局经营。从以上两方面情况看,中国国债范围可以大规模扩大,并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逾越式发展。这可能使中国中央政府的负债率快速上升,但实际上这只是让政府负债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是拨乱反正,并不会因此而真正大规模增加政府整体债务。这样做更有益于加强政府债务的反应、监督和管理。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的配套改革应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债券市场发展对中国多层次、包容性资本市场发展,和对全部金融市场格局的均衡和优化,对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加快修改完善《证券法》,加强债券市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相应推动金融监管和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今后的债券市场应当更加规范统一,并更强调面向全社会开放,不能过量地集中到银行间市场,重视真正发挥债券融资作为直接融资渠道和方式应有的作用。同时,通过做大做强债券市场,特别是具有足够大的国债市场,构成与银行存贷款市场相对抗市场气力,并构成市场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真正构成市脸上长白癜风场的基准利率,打造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持。为此,要切实加大相干方面的配套改革。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