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往往由于预后不佳,成为长期困扰患者生活的难题。医院眼科主任夏晓波教授及其专业团队成员成功为2名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了青光眼ABiC(内路粘小管成型)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获得了满意效果,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案。据文献检索,本次手术的顺利完成开创了国内这两种手术方式联合应用的先河。
开角型青光眼不同于闭角型青光眼,后者通过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前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部分患者术后可能还需要联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眼压,这无异于增加了额外的痛苦及经济负担。12月上旬,眼科接诊了两名患者,均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检查都提示有明显的视线视野损害,用药物控制眼压后效果也不理想,具有十分明确的手术适应症。
经过仔细分析讨论,12月15日,夏晓波教授团队决定创新性地将开角型青光眼新型的手术方式(ABiC)和传统的手术方式(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起来。夏晓波教授介绍,ABiC是基于外路粘小管成形术的新型的内路微创青光眼手术,可从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上解决小梁网、Schlemm’s管和集液管阻滞,能够全面修复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排出系统,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青光眼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则是通过增加外引流通道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吸收而降低眼压,通常作为一种治疗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方式。
夏晓波教授表示:“将这两种术式联合应用起来,能从内引流和外引流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增加房水的排出,进而能更效地控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创新性的联合术式获得了理想效果,术后三天,两名患者的眼压在不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术眼的眼压均维持在平均15mmHg的理想水平(正常人群眼压波动范围为10-21mmHg),视力恢复也已基本接近术前,患者感觉良好,没有特殊的不适症状。目前,两名患者已相继康复出院,后续将在门诊定期随诊观察。
医院眼科在青光眼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及一流的技术水平,曾先后承担了多项青光眼研究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SCI论文,获得了国内外眼科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医院眼科专家将ABiC手术和Ex-press引流钉植入手术联合应用,为今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选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同时也为广大的患者们带来了治疗的福音。
来源/医院
作者/姚飞
医院
中南大学湘医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