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日,APAO起承转合的四日之旅正式落下帷幕。本次会议上,眼科学者们以眼科诊疗智慧为笔墨,挥毫绘就了一幅壮丽山水画!青光眼作为大会靓丽一隅,学术热点争鸣不断,为APAO画卷晕染了浓重的青黛之色。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本次大会上青光眼专题的重磅看点,献上秀色可餐的学术风光!
客舍青青
柳色新
——青光眼微创手术对POAG早期干预效果更好吗?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技术在传统的基础上飞速更新,许多微创手术技术应运而生,为青光眼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医院眼科中心的王宁利教授在APAO大会上向我们展示了青光眼微创手术(MIGS)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乱花渐欲迷人眼,MIGS知多少?
1.小梁旁路手术——iSten
iStent是一种小梁网旁路引流支架,可以直接连通前房和Schlemms管,从而增加房水经正常生理途径的流出,手术1年成功率可达40-50%,合格率达64-70%。
2.小梁扩张手术
2.1Schlemms管成形术(canaloplasty),手术需要1个柔软微型导管来完成,这一微导管有一内腔可以用于黏弹性物质的注射,同时还有一根导光纤维,来显示微导管在Schlemms管内的位置。手术1年成功率可达75-85%,合格率达85-90%。
2.2ABiC(AB-internoCanaloplasty)即内路粘小管成形术,也叫做内路Schlemm管成形术。通过内路将Schlemm管开口,插入iTrack微导管,并注入粘弹剂,度扩张小梁网,扩充Schlemm管和集液管。手术1年成功率还未见报道,合格率达80%。
3.小梁切开术——MAT和GATT
通过内路将Schlemm管切开,插入微导管,注入粘弹剂,并切开Schlemm管内壁。手术1年成功率可达60-70%,合格率达75-80%。
百花齐放春满园,MIGS独领风骚
对于POAG,一般认为只有在药物或激光治疗不能满意控制眼压时才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对于我国具体国情来说,滤过性手术治疗比药物或激光更能获得理想的目标眼压,而MIGS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相对少,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小,但通常认为微创手术是弱于传统的小梁手术的,因此应将MIGS应用于更早期的患者,即在不需要降低很多眼压的时候便得到治疗,以提高MIGS的手术效果。那么我国MIGS的手术效果如何呢?
在我国的一项关于小梁消融术(Trabectome)的研究中,Trabectome在2年随访中将IOP从基线22.8±1.34mmHg降低至17.6±0.96mmHg,总体成功率为80%。对于中国青光眼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
关于ABiC和GATT的初步对照研究,我们发现,GATT降眼压效果略优于ABiC,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关于canaloplasty和MAT手术效果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canaloplasty和MAT均能达到约80%的手术成功率。针对之前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的患者,采用新型改良的canaloplasty,使累积手术成功率从30-50%升高到80%。针对儿童先天性青光眼,我们比较了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与刚性探头小梁切开术的手术效果,发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能使累积手术成功率从50-60%升高到80-90%,较之刚性探头小梁切开术更有效。即使是对于已经行青光眼阀植入术的晚期青光眼患者,当出现手术并发症或眼压失控,青光眼阀手术失败时,GATT、MAT等MIGS仍能起到较好的降眼压效果。
小结
对于中国的POAG患者,MIGS能达到60%的手术成功率,如果同时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成功率可达80%,对于滤过手术失败的晚期青光眼患者,GATT、MAT亦可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因此,MIGS无论在青光眼的任何时期,都可以成为控制眼压的良策,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技术。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绿潭
——透明晶状体摘除是否为防治房角关闭的最佳选择?
据说,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同样,作为一个眼科医生,若是不了解年刷爆眼科医生朋友圈的“EAGLEStudy”,简直都不好意思自明身份了呢!那么问题来了,透明晶状体摘除是否为防治房角关闭的最佳选择呢?APAO大会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ThamCC教授为我们细说端详!
开宗明义,因地制宜
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ThamCC教授指出,透明晶状体摘除防治闭角型青光眼同样也不是普适的,主要适合于以下情况:
晶状体因素(厚度/位置):是房角关闭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中央前房浅
广泛的房角关闭(度)并遮蔽相应部位的小梁网,且周边虹膜切开(PI)无济于事
可能损害视神经的高眼压(OHT)
ThamCC教授指出,目前已知的可造成房角关闭机制,包括瞳孔阻滞、高褶虹膜综合症、晶状体因素(位置、厚度、急性晶状体水肿)以及脉络膜压力等,但是在不同患眼以及同一眼的不同年龄段,这些因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发生房角关闭的可能性也存在差异,晶状体因素所占的比例虽年龄增长显著。
图1.不同眼发生房角关闭的机制组合存在差异
图2.同一眼的不同年龄段发生房角关闭的机制组合存在差异
而进行手术的目的,即选择风险最小的手术(或联合手术)去除导致房角关闭的最主要因素。那么如何明确晶状体是主要因素呢?Tham教授认为可参考以下指标:
1.裂隙灯检查(定性):中央前房深度
图3.“富士山“征,晶状体膨隆导致前房极度变浅
2.眼前段结构参数——UBM/AS-OCT等(定量)
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ACD)——与晶状体的位置和厚度相关。
发生PAS的阈值ACD为:2.4mm(AungT.ArchOphthalmol.Apr;(4):-32.)
晶状体拱高(LV)
前拱高(AV)
相对晶状体拱高(RV)
(注:AungT教授观察了例年龄40岁的东亚人群,发现ACD2.4mm是发生房角关闭以及闭青的高危因素。)
治疗效果,看图说话!
晶状体摘除(LE)后发生了什么呢?Tham教授展示了临床真实病例,显示对于晶状体因素占房角关闭主导地位的患者,LE后患者前房加深的效果如立竿见影。
图4PACG患者LE后前房显著加深
不仅如此,Tham教授还进一步比较了透明晶状体摘(CLE)和小梁切除联合MMC术用于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的闭青患者的效果,并进行为期2年的观察,发现两者在降眼压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别。虽然复合式小梁术在减少术后抗青药物使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也伴随着更多的副作用。(ThamCC.Ophthalmology.Jan;(1):62-7.)
图5.CLE降眼压效果媲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图6.复合式小梁切除在减少抗青药物方面有相对优势
巧拉帮手,术式升华
Tham教授认为,对于符合上述适应症的患者,除了单一的透明晶体摘除外,还可以联合其他术式,比如传统的滤过性手术、引流装置植入(GDD)、房角粘连分离(GSL)、内路睫状体光凝(ECP)、微脉冲或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经小梁网-schlemm途径MIGS(如IStent)以及经巩膜途径的MIGS(如Xen)等,可最大限度的达到降低眼压,保护视功能的目的。
小结
对于晶状体相关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房角关闭,摘除晶状体不啻为最佳选择,所以只要确认过眼神,明确患者属于适应症范围,那简直是必欲除之而后快了。不过,对于晶状体尚且透明的患者,术前做好知情同意工作还是非常必要滴!
结语聚散有时,求知不断。本次大会上青光眼名家们不吝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与临床经验,使我们收获更多诊治新认识,领略了最前沿的风景。伴随着大会圆满落幕,我们启程踏上求知的下一站。天青色等烟雨,APAO厦门等你。
好文!必须点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